为促进本岛和偏远海岛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均衡发展与特色发展,舟山市普陀区积极构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共同体,有效整合区内心理资源,充分发挥心理专职教师的专业力量和辐射作用,努力探索心理共富新路径,为实现海岛教育共富添砖加瓦。
一是成立心理专家组,强化专业引领。将普陀区具备相关心理专业资质或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领域具有专长的心理专职教师,聘请为普陀区心理健康教育专家组成员,以更好地发挥心理专职教师的专业引领作用,整合资源,促进本岛和海岛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协同发展。自1996年起,普陀区开展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与探索,2013年被省教科院确定为首批“浙江省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研究基地”,系统地开展中小学积极心理教育课程建设,探索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策略,形成了丰富的心理健康教育成果。
二是构建心育共同体,落实专人负责。根据普陀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开展的实际情况,构建3个心理健康教育共同体,分别是:初中(城区—海岛)、小学(城区—海岛)、小学(城区—民办)心理健康教育共同体。由普陀区心理教研员作为总负责人,每个心育共同体安排3位心理专家组成员负责提供具体的心理服务。目前,普陀区已有7所学校通过浙江省心理辅导一站的验收,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经验丰富、特色鲜明。
三是建立沟通渠道,开展心理服务。心育共同体学校根据本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在开展过程中遇到的困难、疑惑和存在的问题,向心理专家组提出服务申请,邀请专家组成员在线上或线下展开一对一的心理服务。心理专家组的心理服务内容主要包括:帮助共同体学校开展专业的心理危机筛查和干预工作,指出存在的问题,完善相关工作机制,建立系统的学校心理危机工作体系;帮助共同体学校对筛查出来的心理高危学生进行评估、干预和转介指导;帮助共同体学校开展心理危机预防性活动,包括小团体心理辅导、心理辅导课、心理活动、心理知识讲座等;带领共同体学校的心理专兼职教师和心育班主任开展心理教学研讨活动、教师专业能力培训活动,提升教师们的心理专业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