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淄博市淄川区中小学社会实践活动学校被评为山东省第七批“扫黄打非”进基层示范点,是全省60个示范点中的唯一一所学校。近年来,淄川区中小学社会实践活动学校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争创“扫黄打非”示范点为抓手,坚持四点定位,汲取前行力量,让阳光照亮学生心灵。
一、找准出发点,强化组织保障
构建“123”工作保障机制。
建立工作领导小组。成立由校长任组长、分管副校长任副组长、中层干部为组员的6人领导小组,每月进行一次工作调度,每季度召开一次工作例会,凝聚了工作力量。
打造一室两廊阵地。“一室”即专门建立“扫黄打非”工作展室,开展教育活动,进行成果展示;“两廊”即在学校入口、学生集中活动区建设2处“扫黄打非”主题宣传长廊,时时宣传渗透。
建立三支工作队伍。一是建立专职任课教师队伍,确定了5名中青年教师,进行“扫黄打非”知识专题教学。二是建立护苗服务志愿队伍,除专职任课教师外,其他教师兼任巡查员、监督员和宣讲员。三是建立校外护苗指导队伍,集合公安、文化旅游、市场监督、驻地镇村等部门和单位力量,建立了“扫黄打非”工作联盟。
二、定好推进点,深入宣传引导
充分发挥教师主力军、课堂主阵地作用,讲好“三堂课”,筑牢宣传教育“防火墙”。
一是进教师思想,讲好以案说法警示课。每季度,由学校领导小组成员重点围绕“扫黄打非”要求,结合警示案例,为全体教师讲好以案说法警示课,实现思想铸魂、凝聚力量。
二是进实践课堂,讲好“护苗”学法专题课。实现“扫黄打非”宣传课程化。一方面,在学校开设的8大类50余项实践活动课程中,实现“扫黄打非”宣传教育全渗透,实现了全课程育人。另一方面,设立“扫黄打非”工作专职任课教师,结合上级有关要求、学校工作实际、学生年龄特点、当前热点问题等,讲好“护苗”普法专题课。
三是进驻地村居,讲好普法宣传推广课。利用清明、端午、中秋等传统节日,深入学校附近村居开展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在村居文明实践站讲堂讲好普法宣传推广课。
三、寻找支撑点,开展“6个1”活动
围绕组织“红心向党,做新时代好少年”主题教育,扎实开展好“6个1”活动。
一是组织“开学第一课”活动,每周一学生到校举行开营典礼,渗透“扫黄打非”相关要求和知识。
二是组织“绿书签”活动,以设计制作绿色书签为载体,组织“拒绝盗版 从我做起”签名活动。
三是组织“扫黄打非·护苗”宣传活动,开展系列宣传教育活动,制作各类展板17块,印发宣传材料600余份。
四是组织师生拒绝“涉黄涉非”责任书签订活动,做到人人参与、人人负责。
五是组织绿色阅读系列活动,引导学生自觉抵制非法出版物,多读书、读好书。
六是建立网络文明传播志愿者队伍,每季度至少开展1次网络文明传播活动。
四、拓展创新点,用活红色资源
发挥学校有专人管理、人流量大、红色资源丰富的优势,积极打造“扫黄打非”教育基地。
一是统筹整合资源。投资30多万元建设太河水库艰苦奋斗纪念馆,加强理想信念和宗旨观念教育。纪念馆被纳入淄博市红色资源VR全景“初心地图”。
二是开发红色教育课程。以太河惨案发生为主线,组织学生重走“奔赴延安路”,瞻仰太河惨案死难烈士纪念碑,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三是打造学校特色品牌。《立足红色乡土 厚植爱国基因》研学课程,成为淄博市首批优秀研学旅行课程,并被评定为山东省优秀德育课程。
学校不断深化“扫黄打非”工作,全体教职工人人争当文明代言人和践行者。2023年先后有33所学校、188个班级,共计7500余名中小学生到校参加实践活动,接受“扫黄打非”教育,做到了“教育一个孩子,影响一个家庭,带动整个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