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沂市郯城县高度重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着力优化全环境立德树人心理健康环境,通过“完善工作体系、丰富心理课程、拓宽活动形式、强化师资队伍”四维举措,为全环境立德树人注入“心”动力。郯城一中“青春健康俱乐部”被评为“山东省计划生育协会青春健康教育示范基地”,国家级项目中国计生协青春健康沟通之道家长培训项目落地郯城,1人被山东教育电视台邀请参加走进邹城家庭教育公益宣讲活动,1人被邀请参加山东广播电视台融媒体直播间周末说法节目。1人获临沂市心理健康优质课一等奖,1人获临沂市专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基本功大赛一等奖,4人获临沂市专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基本功大赛二等奖。心理健康教育高质量发展,不断打开工作新局面。
一、统筹全局,完善心理健康工作体系
一是加强顶层设计。成立郯城县学生心理健康工作领导小组,由局主要负责人任组长,制定下发《关于加强学生心理健康管理工作的通知》,明确各学校、科室工作职责,建立“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心理健康工作体系。
二是强化统筹管理。将全县中小学划分为6个片区,依托片区联研交流,举办校际间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座谈交流会议6次,促进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水平全面提升。
三是拧紧责任链条。对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组织建设、活动开展情况常态化指导、调度,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开展情况纳入学校年终督导考核成绩,与学校评优工作直接挂钩。2022年以来,先后有4所学校因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开展不力受到通报批评。
二、同频共振,丰富心理健康课程内涵
一是构建全学科融合课程体系。将心理健康教育列入学校课程计划,严格执行每两周1课时课程设置要求,组织开展集体研讨等活动60余次。广泛深入挖掘各学科中的心理健康教育资源,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学校日常的教育教学和管理中,专门课程和学科融合课程同时发力。
二是录制心理微课堂。成立心理健康教育海心名师工作室,依托海心名师工作室录制心理微课35节,内容涵盖珍爱生命、感恩父母、调节情绪、返校复课心理指南,单个微课点击量近5000次,受益学生9万余人。
三是关注特殊时期教育。疫情期前,第一时间启动成立阳光心理健康教育团队,16位专职教师,10位志愿者教师,提供24小时心理咨询服务。录制心理微课66节,转发2.5万余次,推送覆盖所有班级,惠及学生15余万人,确保疫情期间无一列心理安全事故发生。
三、实践赋能,拓宽心理健康活动形式
一方面,立足“时间点”,开展常态化活动。定期举办“5.25”心理健康日、“10.10”世界精神卫生日、心理健康月等主题教育,创造性地开展“开学第一课”心理健康教育,与红色运动会、趣味运动会、社会实践“编中国结”等活动有效融合,常态化心理健康教育覆盖率100%。
另一方面,关注“重点人”,开展针对性活动。根据不同年龄段、不同性别、不同家庭背景学生特点,对“症”下药,积极推进县域心理健康讲座进校园。先后开展县级《健康成长 多彩青春》女生青春期心理健康讲座、《为爱守护》留守儿童心理健康讲座、《沟通之道》《理解青春期》家庭心理健康教育讲座等专题讲座34场次,校级相关讲座270余场次,全面守护师生心理健康。
四、培训实践,强化心理健康师资队伍
一是教研先行。以教研提升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先后多次组织心理健康优质课讲课比赛、示范课、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基本功大赛,评选出优秀骨干教师56名,充分发挥示范带动作用。2022年以来,共有24个市县级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课题立项并成功结题。
二是双线培训。将心理健康教育培训纳入教师培训计划,省级“心理健康教育专兼职教师培训项目”、全省中小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专题培训班、全县青春健康教育师资培训班等线上线下培训,有效提升了专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专业性。目前,专兼职心理健康教师中,有专业心理学背景的6人,三级心理咨询师89人,二级心理咨询师36人,市级青春健康教育主持人1名、青春健康培训师7人,考取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资格证10人,团队专业化程度不断提升。
三是实践赋能。依托山东省郯城第一中学“七色阳光”心理志愿服务队,积极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社区联动开展宣讲、宣传、帮扶等30余次。开展生命、青春健康培训课36期,举办青春健康沟通之道家长培训公益宣讲活动50余次,通过线上、线下开展个体心理咨询600多人次,累计时长近800小时,全面提升教师心理健康教育、指导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