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是“生命工程”。针对汛期强降水等极端天气易引发山体滑坡、洪涝灾害的实际情况,为做好校园汛期安全工作,确保师生生命财产安全,漳州市云霄县教育系统聚焦“查、防、避、治、督、救”重点环节,居安思危、未雨绸缪,“稳点扩面”加强校园地灾防治,抓实抓细隐患排查治理、监测预警、避险避让、值班值守、督导整改等各项防灾重点工作,确保全县7万多名师生生命财产安全。
织密安全“防治网”。成立教育系统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工作专班,形成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有关股室办主动抓的工作格局。召开专题会,压实汛期地质灾害监测、排除工作责任。按照“层层压实责任,时刻保持高度警惕”的要求,教育局和各学校制定汛期值班表,实行24小时值班值守。盯紧重点区域和关键环节,强化巡查监管,加强值班值守,做到预警及时、反应迅速、处置到位。动态观察汛期地质变化,储备、管理好防汛物资,落实好抢险队伍。认真对地质灾害点进行巡查排查,查看地质灾害点的标志牌是否缺失,撤离安置点是否安全空旷,撤离路线是否畅通,是否有新的安全隐患。对出现地质灾害前兆、可能造成人员伤亡或重大财产损失的区域和地段,及时划定危险区域、设立警示标志、发放防灾工作明白卡和避险明白卡、确定临灾疏散路线。全县各校(园)做到检查在一线开展、隐患在一线治理、问题在一线解决、工作在一线加强,切实把事故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
强化宣传教育。各学校幼儿园通过网站、校园广播、微信群、手抄报、安全知识讲座、安全知识竞赛等活动,有针对性地向师生进行汛期安全教育、防洪教育、防地质灾害教育、防溺水教育,增强师生防范意识,远离地质灾害易发地,提升自我救护能力。学校每年至少开展一场地质灾害应急避险演练,通过演练使师生提高避灾意识、熟悉避灾信号、掌握避灾路线和应急避难场所,确保遇到地质灾害险情和灾情时能够有序快速撤离。县教育局联合七彩虹志愿队、彩虹社工中心、彩虹公益开展公益宣讲活动,广泛普及地质灾害防治知识以及自救互救、避险逃生等技能,切实提升师生防灾减灾意识。
加强隐患治理。对全县258所各级各类学校进行1次全覆盖的学校地质隐患排查,建立问题台账,做到“底数清、情况明、数据准”,并联合县自然资源、水利、应急管理等部门,对地质隐患进行治理。加强自然灾害风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估预判,提高防灾减灾的综合素质。明确防灾责任人和监测责任人,对学校及周边地质灾害隐患点划定危险区、设立警示牌、张贴校内撤离路线牌,对高风险学校实行全天候专人监测。从组织机构、抢险队伍、抢险物资储备、应急度汛方案、防汛通讯设施等方面开展汛前检查,并对排查出来的问题及时研究解决。按照“横向到边、纵向到底、辐射到点、全面覆盖”的原则,对校舍、围墙、挡墙、排水通道、在建项目及学校周边存在的山体滑坡、地面陷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隐患点及周边灾害风险点进行全面排查,加强研判分析,做好应急准备,确保不丢一个盲点、不漏一个死角、不留一处隐患。
强化值班值守工作。县教育局和各学校严格落实24小时值班值守和领导带班制度,储备应急队伍和应急物资,密切关注雨情、汛情、灾情发展变化趋势,对隐患点坚持汛前排查、汛中巡查和汛后复查,逐点展开、不留死角。做好强降水可能引发的意外溺水、校园积涝、山体滑坡等次生灾害防御工作;加强校内巡查,通过排查校园隐患、查找漏洞短板,紧盯关键隐患、聚焦重点部位,强化宣传教育、提升防汛能力,全力保障学校师生生命财产安全。落实汛期应急值守、巡查、复查、监测和预警机制。坚决克服麻痹思想、侥幸心理和懈怠情绪,坚持守校有责、守校负责、守校尽责,全力以赴,筑牢汛期校园安全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