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建立健全课程体系。把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纳入学校整体教学计划,根据学生成长规律,结合不同学段学生的认知特点,构建纵向贯通、横向融通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以活动为主,采用团体辅导、心理训练、问题辨析、角色扮演、游戏辅导等多种形式,防止学科化倾向。小学阶段重在帮助学生了解自我,适应学校生活,培养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树立合作意识和心理健康意识,学会合理地表达情绪;初中阶段重在帮助学生加强自我认知,发展学习能力,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以积极心态面对学习生活压力,学会管理情绪与行为;高中阶段重在帮助学生开发学习潜能,确立职业志向,以更为成熟的自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去对待学习、人际交往、情感世界及自我发展问题。
二是完善宣传普及体系。广泛运用新媒体平台宣传心理健康知识,倡导健康生活方式,提高心理保健能力,深化校园文化建设。注重利用广播、影视、动漫等传播形式,组织创作、展示心理健康宣传教育精品和公益广告。鼓励学生依托心理健康教育社团等组织,积极进行心理健康自助互助;利用班团队、校园文体、社会实践、家校共育等,多层次、多途径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实践活动;结合不同学段学生特点,定期举办“5·25”心理健康日、“心理健康教育月”等形式多样的主题教育活动,组织开展心理素质拓展活动,帮助学生增长心理健康知识,提升心理调适能力。建立心理与体育、美育、劳育的协同育人模式,使学生在沉浸式活动中加强心理健康体验。
三是强化咨询干预体系。建立健全心理健康辅导与咨询的值班、预约、转介、重点反馈等制度,通过个体咨询、团体辅导、电话咨询、网络咨询等多种形式,向学生提供系统、专业、及时的心理健康指导与咨询服务;各中小学要完善家校共育联动机制,建立健全心理危机预防和快速反应处置机制,明确工作流程,做好心理危机学生的跟踪服务。从小学开始,面向所有学生建立心理档案,做好分类统计,将需要关注学生的结果及时反馈给相关教师及家长。在小学、初中、高中不同学段转换过程中,建立学生心理档案转接机制,及时做好工作衔接与心理追踪辅导,强化学段之间的联动配合。遵循保密原则,建立心理健康数据安全保护机制,保护学生隐私,杜绝信息泄露。
四是健全教师队伍建设体系。加强专兼职教师配备。各中配足配齐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规模较大的学校配备专职教师,酌情增加兼职教师配备,编制从学校总编制中解决。各学校争取2022年前配备到位,确保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结构合理稳定、专业能力过硬。
幼儿资料、小学学习资料、初中及中考资料、高中及高考资料、大学学习资料(外语 会计 其他考证 交际|口才|演讲 兴趣|爱好|才艺 综合素质)、商务办公备考资料(Word|Excle|PPT高级 Word|Excle|PPT高级 平面设计 室内|动画设计 影视设计其他)(包括百度云盘下载、电子版教材、历年真题),需要的自取哈。现在也到了该学习或者要备考的时候了,尤其是上班的,所以有好东西就是需要分享的。
资料很多,都放在了青橙网:www.qingchengwang.net,需要的自行下载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