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盐城市区学校周边交通秩序专项整治以来,市串场河小学作为试点学校,聚焦六个重点环节,主动把好“六关”,健全完善三项机制,形成警校家专携手护航的良好局面。校园周边交通环境得到明显改善,拥堵现象明显改变,学区定制公交逐步受到家长欢迎、学生喜欢,社会满意度持续提高。
一、积极主动把好“六关”
聚焦错时错峰上放学、改变接送方式、改进公共交通服务、完善校园周边交通设施、加强学校周边交通疏导、强化护学模式等六个环节,主要把好“六关”:
一是把好宣传教育关。学校推进强化交通文明教育安全管理“十个一”工作:发放一份告家长书《绿色出行,携手护航》;编创一首学生出行公约《小水滴出行童谣》,学生朗朗上口,便于记忆;发放一份面向全体师生的《文明出行,从我做起》倡议书;召开一次校园周边交通安全教育专题线上家长会;召开一次文明出行主题教育班会;开展一次面向乘坐定制公交的学生和家长的安全文明乘车专题教育活动;开展一次“红领巾文明交通争章”活动;拍摄一个警校家专携手护航文明交通宣传视频;成立一个由家长和优秀青年教师自发参与的“护学志愿岗”;提供一个接受家长咨询和发表意见的热线,及时化解矛盾,完善工作。
二是把好错时错峰关。学校将原有上放学时间开放西门调整为西门、南门同时开放,错时错峰上放学时间调整由两门2批次调整为3批错时错峰,并合理调整设置家长接送区,科学布点。在此基础上设立远端接送点4个,缓解校门口的交通压力。
三是把好绿色出行关。围绕优化家长接送方式的4个关键点:提倡步行,鼓励伴行,远端接送,即停即走。学校组织对家长、学生和教职工出行需求开展精准统计分析和有效宣传引导。2020年9月,对2918名学生上放学出行方式摸排中步行653人、自行车或电瓶车1676人、机动车589名。在多渠道宣传教育和公交试运行后,2021年1月18日设计线上平台调查问卷,精准统计,选择定制公交386人,步行775人,自行车或电瓶车1417人,机动车340人;在班主任对选择机动车出行的家长进行点对点沟通后,1月22日,有270位家长表示只要公交线路能覆盖,车辆安全有保证,有意向选择绿色出行。
四是把好公交定制关。学校领导带领职能部门每日跟进,每日研讨,每日完善,班子成员、处室主任主动跟车,深入一线。学校与公交公司、公安交警每日对接,不断优化实施方案,明确公交线路优化思路、停靠点调整思路、公交车内设施改造思路,确保试点工作顺利开展、实施到位。
五是把好合力护学关。学校加强与公安部门对接沟通,增加铁骑和协警,增加校内值班执勤力量,由体育组青年教师组成爱心服务队,护送乘坐机动车的孩子及时下车,安全进校。招募96名家长志愿者参加护学岗,分年级和班级有序安排,轮流护学,反响良好。
六是把好交通管控关。为公安部门提供优化建议,合理完善交通设施,新增2处禁停区、新增3个禁停抓拍摄像头、新增1名护学岗、新增12个交通指示标志牌、新增4处电瓶车停靠区,新规划机动车泊车区域2处,定制公交站点1处,增加南、西、北三个绿色通道,共计290米。
二、健全完善三项机制
为进一步推进整治工作,学校还做到以下三点:
一是由“后置”到“前置”,完善交通整治的管理机制。学校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主动前移,主动作为,主动担当,进一步完善管理机制,增设定制公交管理服务人员,建立校长室—安保处—年级部—班级四级管理机制,明确管理职责,责无旁贷地肩负整治交通呵护学生的职责。
二是由“管控”到“赋能”,完善交通整治的运行机制。目前,在试点工作推进过程中,作为参与的主体学生、家长包括教职工更多地处于“接受”状态,处于“被教育”“被管理”的角色,管理和整治要想真正成功就需要从管控转向赋能,除了教育和管控,给家长和教职工甚至社会赋予能量、赋予能力、赋予平台、赋予机会,形成更大的共识,形成更强的合力,从而产生持续的创造力和管理力。
三是由“试点”到“常态”,完善交通整治的长效机制。为确保各项工作的有效落实,学校建立完善的工作规程和工作制度,建立各层面奖励激励评优制度,拓建工作反馈平台和信息平台,把校园周边交通整治工作纳入到学校的文明校园建设中、纳入到安全保卫工作中、纳入到学校主题教育活动中,以保证工作的常态化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