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大足区教委坚决贯彻中央、市、区部署要求,对准“五育”并举体系中的短板弱项,持续用力、精准发力,逐步深入推进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取得积极成效。
第一,完善体系,构建合力大网络。一是“金字塔”式共享互助,实现心理健康教育全覆盖。成立区教委、学区办、学校三级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心理健康教育办公室,统筹推进全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各级各类学校间实行“金字塔”式资源共享和结对互助,高中对招生范围内初中实行全覆盖,初中对辖区内小学实行全覆盖,小学与周边幼儿园结对互助。二是“区管校用”科学统筹,探索队伍建设新模式。目前,全区公办中小学校有心理健康教育专职教师20人、兼职教师172人,具备专业学历或二、三级心理咨询师资质教师32人、心理健康辅导员98名。区教委对各校专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进行统一备案,并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学科视导、综合目标考核,加强过程督导和综合评比。每学年对专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进行不少于32学时的专业技能培训,并在全员通识培训、学校管理干部培训中增加心理健康教育培训内容。三是各部门通力合作,共筑心理健康防线。充分发挥四级预警防控体系信息联动作用,与区心理协会、区妇联、区卫健委等大力合作,广泛调研学生心理需求,按照“一人一策”原则建立学生台账,严格执行“日报告”“零报告”制度,实现“动态第一时间掌握、信息第一时间上报、措施第一时间到位、问题第一时间解决”。
第二,创新措施,用好各级“小细胞”。一是完善心理辅导室,以点带面发挥功效。目前,全区共有48所学校建有配备专业设备的心理辅导室。区学校卫生保健所的“太阳花”心理健康辅导工作室免费为有需求的师生提供咨询,自开学复课以来,已接受25人次的个体咨询。二是开通心理咨询专线,让专线疏导传递关爱。疫情期间,区教委开设教育系统心理咨询专线,并通过大足日报、区教委公众号广泛宣传,共接受市民电话咨询300余人次,为广大市民,尤其是学生疏导焦虑、恐慌等情绪。三是落实课程建设,让团体辅导形成常态。全区中小学配备北师大的《心理健康教育》教材,各学校严格执行课程计划,结合实际开设心理健康教育必修、选修课程,坚持每班每两周一课时。线上教学期间,全区学校均开设线上心理课堂,对学生进行线上心理辅导,如大足区职教中心定期向学生和家长推送《中小学疫情防控心理微课》。组织专职心理健康教师编制《我能调整心态》《一切从心开始》等心理健康教育教案和课件,供各学校选择使用。
第三,加强沟通,打通家校连心桥。一是进一步健全机制,各学校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家校共育工作计划并制定具体实施方案,结合家长会、家委会等活动,每年对学生家长开展至少1次心理健康知识培训。二是持续开展品牌活动,区教委、区妇联等多家单位联合,每月开展“相约星期三”公益大讲堂活动,每次邀请200余名家长参与,累计3000人次家长受益。三是开展送教入校活动,成立家庭教育讲师团和心理健康志愿者团队,根据家长和学生需求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专题讲座,每学年面向全区的精品讲座不少于4次、入校讲座不少于30次。开学前准备26个适合学生和家长的心理健康专题讲座,制作成讲座清单,邀请家长参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