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注重长效机制。建立健全排查建档、重点走访、动态跟踪、家校干预、分析研判等工作机制,通过问卷调查、课堂观察、个别谈话、家访等渠道,每学期开展全覆盖学生心理状况普查1次,全面了解学生当前身心状况,每学月开展1次师生心理动态研判,确保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落到实处。
二是注重队伍建设。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工作领导小组,落实专兼职心理教师1-2名,每年举行1次专题培训,提高教师队伍的心理健康教育能力,52名心理健康骨干教师通过专家组审核,累计培训班主任及心理健康教育专兼职教师200余名。进一步增强教师责任意识,关心、爱护学生,及时掌握青少年学生心理动态,有效疏导解决学生心理问题。
三是注重教学结合。加强校本心理健康教育课堂建设,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月、教育周活动,采取每周主题班会、不定期讲座等形式,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方式开展团队活动,把心理健康教育融入教学全过程。在心理健康教育专栏活动中,结合学生心理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针对性辅导,及时关注学生心理变化,引导孩子养成阳光心态。
四是注重日常关爱。通过一对一个别咨询、团体辅导、心理行为训练、电话咨询等多种形式,帮助学生消除学习、生活及成长过程中面临的心理困惑,化解心理压力,找到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针对心理辅导或咨询工作中发现存在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的学生,及时予以个别关爱,有效化解其心理障碍。
五是注重健康宣传。在开学第一课、“5·25学生心理健康日”等特殊日期以及日常工作中,开展关爱女生专题讲座、关注学生心理成长主题教育等活动200余场次,并通过微信、《告家长书》等形式,多形式、多渠道、多层次向全体学生、家长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和推送宣传教育资料4000余次,以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意识和水平。
六是注重社会衔接。切实加强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社区教育的配合衔接,组织教师与镇街、村(社区)妇联、团委组织协同合作,开展特殊群体青少年学生家访2000余次。组织法治副校长进校园、“莎姐”课堂等30场次。各部门互为补充,相互促进,推动在预防青少年学生犯罪、维护青少年学生合法权益方面形成合力。